熊本地震思考
更新時間:2016-05-30 08:10:00點擊次數:6177次字號:T|T
相關介紹
這段時間,我正好在日本工作,也經歷了日本的地震和救災,特別是日本社會應對地震的平靜、協作、以及互相的鼓勵和努力,讓我看到了文明進步的與時俱進,特別希望和金海的同仁們來一起分享如何承擔社會責任?
面對突發事件,個人應該怎么做?社會組織應該怎么辦?政府需要怎么擔當?人生怎樣認識“活到老、學到老”?日本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思。
最近經??吹矫襟w關于日本熊本大地震的報道,其中包括在日華人東海大學葉千榮教授的評論:
“雖然現場仍有許多不夠不及之處,但兩次七級以上大地震,死亡人數不到百人的結果,災后第一時間的迅速出動,在10小時內完成的瓦礫救助,再度免費提供的九十萬份三天免費餐飯等等,無一不是對納稅人和全體市民的行政責任體制的結果,值得各方借此機會觀察借鑒!”
他在文中還有如下陳述:
“大型超市集團伊藤洋華堂、羅森、7-Eleven都在第一晚就趕運大量食品和飲水到災區,大型連鎖房地產中介公司Apaman立即宣布將待租空房免費提供災民居住,NTT電話公司免費開放災區全部公用電話,各大電視臺都在第一晚地震發生后迅速中斷原定節目切入地震直播,東京演播廳和熊本地方臺聯線中,熊本播音員頭戴安全帽在余震的劇烈搖晃中現場直播,所有媒體的鏡頭都集中于災民、災情、災區。
日本政府厚生省第一時間宣布失去“醫保證”的市民僅需報出姓名住址即可一如往常地在任何醫院接受醫保治療,金融大臣宣布對失去存折或銀行卡的市民一律放寬提款條件。
此刻,在電視上看到為市民提供手機充電服務的汽車,看到堆成小山一般的充電手機,實感到救災服務也已隨時代而演進,說明行政機構不僅明白手機是這個時代受災后互曉平安的第一工具、也是災民不斷獲取最新消息的必備武器。各電話公司都在災區開通無流量限制免費Wi-Fi服務,還開出讓大家互通平安的留言板。
凡此種種新的救災服務,對于滿足災民的知情需求和減輕心理負荷,正發揮巨大作用。”
在熊本地震相關的報道中,我們還看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圖文介紹,比如:
·在領餐飯和飲用水的時候,也是井然有序地排著隊。
·就連避難所里的人也都井然有序地生活,門口擺放的大量大人孩子的鞋子依然整整齊齊。
·在扔垃圾的時候依然分類明確。
·從孩子開始教育是日本國家的國策,在這次大地震中很多小孩子的表現也是令人震驚,他們遵守紀律、充滿耐心的臉給人以震撼。
·所在大樓26層,數千人依序下撤;指定應急人員均堅守崗位,切斷電源后最后撤離。
·日本法務省開放了一所監獄作為臨時避難所,讓110名居民和500名犯人共同居住。
·很多老師和普通人放棄生機舍己救人……公民素養和應急體制非一日可成。
·法新社:數百萬日本人是在周五大地震發生一分鐘之前得知地震的消息的。誰能想象,兩次大地震居然只有44人死亡,8人失蹤,200多人受傷。多么寶貴的一分鐘!
……
看到這樣的內容,特別是看到一張張觸動人心、記憶深刻的圖片報道,深感在我們而言,其實需要的并不是簡單的對比,也不是無謂的抱怨甚至是對我們社會環境的惡意貶低,而是真正需要思考,真正需要研究如何學習和借鑒,如何持續性地改善整體文明素質,如何轉變工作與生活態度,如何堅守自律,堅持利他,把日常文明行為變成生活習慣,把每日嚴謹工作變成做人原則, 堅持不變,惠己及人。
現如今國內太多人通過出國、網絡、代購等各種渠道,不斷的購買日本各類產品,尤其是生活用品,特別是兒童用品,可見對日本產品的信賴已經不是針對哪一個品牌、局限于哪一個層次、特定哪一個類別了。獲取這種信任不是靠天價宣傳廣告,不是靠優惠促銷手段,也不是靠明星代言。試想,在大地震生死考驗面前也能夠如此嚴謹協作、井然有序、平靜應對的國民素質,在平素的工作生活當中,又怎會心浮氣躁、投機取巧、弄虛作假呢。看來,“中國制造”仍然有太長的路要走。
一談到社會文明素質的提升,好像確實課題太大,困難太多。那么,可不可以你先不用去胸懷全社會,也沒必要盲目憤世嫉俗、憂國憂民,而是嘗試只立足于你自己,立足于你的家庭,立足于你所居住的社區,立足于你所從事的工作,每一天、每一件事做下去。能不能先讓自己恪守心中的道義,遵從規則,遵守秩序,不用監督。能不能在公共樓道里大堂里都能像愛護家里一樣保持整潔。能不能在公眾場合考慮一下他人感受調低手機音量不大聲接打電話。能不能在朋友圈里發消息時適當顧忌一下朋友的感受。能不能在本職工作當中信守承諾、敬業嚴謹、絕對執行到位。
通過熊本地震的應對,我們也必須思考“危機意識和危機防范能力”這樣的嚴肅課題。能不能從金海做起,在濱江3號給全市打個樣,不僅使這里的硬件設施沒有問題,而且能不能定期組織居民進行消防演練,熟練掌握逃生路線和逃生要點;能不能真正讓居民參與進來、重視起來、落實下去;能不能讓我們的物業服務人員做到對居民中需要照顧的老人、孩子了如指掌,制定應急預案以利于他們在危急時刻第一時間得到救助。這也應當是我們秉承“利他”,尊重業主,創建文明社區的實際行動。
熊本大地震,證明了他們的預警措施、救援措施非常奏效。為什么能達到這樣的結果,那就是教訓要記住,要果斷制定措施改變。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,應付了事。企業管理中的任何提升,都離不開總結教訓和堅決改進的過程。而且任何的企業管理提升,都建立在要隨時搞清楚企業的需要這一前提之下,而企業的需要就是客戶的需要。熊本地震救援提供給手機充電服務的汽車,提供無流量限制Wi-Fi服務這樣的舉措,真是雪中送炭體貼細致。
熊本大地震,是一場殘酷的災難,但是日本人對這次地震的應對,引來的是全世界的關注以及尊重。
想要自己強大,從來不是靠紙上談兵,而一定需要智慧、勇敢和腳踏實地。人類的文明與進步,從來不是靠空談想象,而一定是需要借鑒、創新和矢志不渝的堅持和堅守。
無論是在有利的形勢下,還是在惡劣的環境中,都一樣需要優秀的個人素質、團隊素質和優良的管理運行系統。
但愿大家在看到這次熊本地震中的點點滴滴后,能夠讓金海人、包括我們所有的朋友們若有所思,并且能夠行之有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