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翔夜話】點燈
更新時間:2025-09-26 15:38:09點擊次數:384次字號:T|T
相關介紹
小時候,村里還沒通電。
夜路黑,母親總會點一盞煤油燈,放在窗臺上。
光不亮,卻足以照亮我從巷口走到家門的最后二十步。
那盞燈,不只為照明,更是一種守候。
它告訴我:有人等你,有暖為你留光。
如今城市霓虹璀璨,路燈如晝,我們再不需要那盞微弱的煤油燈。
但人心深處的“燈”,卻從未熄滅。
它可能是物業深夜值班室的一束光,酒店大堂永遠亮著的臺燈,溫泉更衣室里那抹不刺眼的柔光,抑或影院散場時,工作人員手持電筒為你引路的那道微光。
金海三十二年,我們其實一直在做一件事:點燈。
不是電燈,是心燈。
不是照亮空間,是溫暖時間。
過去我們以為,把房子建好、把路修通、把小區圍起來,就是成功了。
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明白:真正的成功,是讓每一個住在金海社區里的人,心里都有一盞燈——
一盞覺得“被守護”的安心之燈,一盞覺得“被懂得”的共情之燈,一盞相信“有回應”的信任之燈。
服務,就是點燈。
不需要多么聲勢浩大,但必須持之以恒、細心守護。
像母親那樣,不等你喊黑,燈已亮起;不因風雨搖擺,光始終溫柔。
金海轉型服務型企業,就是要從“造燈”的人,變成“點燈”的人。
我們要點亮的不再只是一盞盞客廳的燈,更是人心里的燈。
比如:
· 物業管家記得住老人的用藥時間,提前微信提醒——這是點亮“關懷之燈”;
· 酒店前臺看到客人彎腰揉腿,悄悄送上一張熱敷貼——這是點亮“體貼之燈”;
· 影城員工發現一個孩子蹲在角落哭,主動問一句“是不是和媽媽走散了”——這是點亮“警覺之燈”;
· 溫泉服務員為客人多備一條干毛巾、一杯暖姜茶——這是點亮“細節之燈”。
燈光雖微,可暖人心;服務雖小,能定去留。
我們不必追求“強光刺眼”,但要做到“始終有光”。
越是市場低迷、行業艱難的時候,越需要金海人一起——
把燈點得更穩,把光調得更暖。
每一位金海員工,無論你在哪個崗位,都要問自己:
· 我今天是那個點燈的人嗎?
· 我是否愿意多看一眼、多問一句、多走一步?
· 我是否守住了那盞“職責之燈”,不為省電而偷暗?
· 我是否相信:微光雖弱,匯聚成河,就能照亮整條夜路?
服務不是太陽,做不到普照萬物;
服務應如一盞燈,靜靜地、持續地,照亮一方小世界。
而這個世界,可能是一個孩子的放學路,一個老人的回家夜,一個家庭的周末午后,一個異鄉人的清晨黎明。
金海三十二年,我們已有根基、有團隊、有信任、有場景。
現在,是時候讓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——
不做建筑的巨人,而做點燈的凡人。
讓我們默默點亮手里的燈:
設計師點亮圖紙上的燈,工程師點亮工地上的燈,物業人點亮樓道里的燈,酒店人點亮客房里的燈,影城人點亮銀幕下的燈……
光雖弱,必達人心;
燈如豆,亦可暖夜。
當我們人人都愿意成為點燈者,金海就不再是一個企業代號,而是一種溫暖的具象。
它意味著:有金海的地方,就有一盞燈,為你亮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