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看手機,正己盡己
----2016年年會講話
高 翔
我今天講三個問題,方向感、危機感和文化觀,以及這三個問題和手機的關系。
關于方向感。
手機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部分,今天的信息傳遞,已經到了海量的程度了。
我今天的講話分享,其實也有手機上的微信內容。
但是手機網絡是個海洋,它可以給我們豐富的養料,也可能讓我們丟失自己。
2006年11月17日,美國加州居民JAMES金 一家四人外出旅行,由于智能手機導航誤導,被大雪困在海拔3500英尺的高原上,而手機的信號又極其微弱,已經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聯系。美國政府方面在11月28日接到公司的金先生失蹤報告,動用了100多名警察,三架直升飛機,一顆人造衛星。
金先生的妻子和兩名孩子獲救,35歲的金先生已經死亡。
他們迷路后,先是靠車里的發動機取暖,汽油用盡后開始燃燒汽車輪胎。
金先生是在自己單獨外出尋求援助時,由于身體體溫過低被凍死的。
救援人員發現他時全身裸體。因為他在自己步行的路上,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脫下來,連同救命書信放在一起,做成路標,引導救援人員來救出自己的家人。金先生是當年的男人英雄,犧牲自己幫助家人,讓參與營救的警察們都感動得泣不成聲!
一位美國網友在網上留言:“在我這個為人之父的人眼里,在他家人的眼里,他都是一個真正的英雄。他作出了困難但那時對他又顯得那么容易的決定: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拯救他最愛的人的生命。。。安息吧,勇敢的男子漢。”
我曾經在東京也有過類似被手機誤導的經歷。利用手機導航竟然把我和朋友兩人引導到相反的地方,最后還要請司機回來接我們。
手機,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,但是,它并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,更不是我們生活的唯一依靠。
方向,特別是我們在工作中的奮斗目標,需要我們自己來定位。需要的是我們的智慧,而萬萬不能在生活當中只有手機。
我曾經看到孫立平先生的話,他說,這一、二年以來我們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快要迷失自己的行動方向。就好象我們在沙漠的邊緣,似乎前面有道路的痕跡,但是走著走著就沒有路了,不知道我們要往哪里前進。一個團隊、一個企業、一個地區、甚至一個國家,都面臨著迷失方向這樣的嚴重問題。
人生的方向感在于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、目標和追求,哪怕你的想法、目標并不是那么的正確,或者是有一些瑕疵,但至少還有一份真實呀。有時候人的正確認識不是天生的,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。如果說咱們金海同仁都能夠脫虛入實,那么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。
最近一年,大家都有點迷茫,如果說公司是一條航船的話,似乎我們只是在海上漂著,而沒有看到前進的燈塔。
再加上我們的收入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,在各個項目上的資金計劃又不能保證支付的及時率,甚至我們的團隊上下對這種行事方式已經習慣成自然,因此客觀上給公司的相關同志一種逐步麻木的感覺,給社會上、特別是我們的合作伙伴造成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印象。當然,這是一種負面印象。
由于我們公司和全國大部分的房地產企業一樣,整體的收入業績下降,影響了金海的企業正常運轉,再加上我們今年沒有開發新的項目,因此公司的士氣不高,戰斗力下降,工作不夠緊張,企業文化也是墻里開花墻外香。
我們都應該具有自己的方向感,在公司的大目標下有自己的努力的小方向。如今,完全只靠思想吃飯的人的確有,但畢竟是少數。鐵匠和程序員一樣,打鐵靠技術,編程也是靠技術,做房地產要做出精品,靠的更加是技術。社會越是發展,分工就越來越細,只有擁有一技之長,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。“心心在一藝,其藝必工;心心在一職,其職必舉”,一個人只有專注地靜下心來做事情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工匠精神的內涵有很多,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專注。而只要一個人能夠專注,就注定不會迷失。所以要找到方向感,還要有點定力。現在社會的誘惑太多,有的人看到張三賺錢了,跟著張三走,張三哪天虧空了,又去找李四了。還有的人,明明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,非要到處跟別人去攀比。自己體格瘦小,又是吃工資飯的,今天跟開公司的張三比收入,明天跟自由職業的李四比自由。比來比去,哀其不幸、怒其不定。你如果一點干擾都不能排除,東一錘子,西一錘子的,就等于看不到自己的價值,到頭來只會丟了西瓜撿芝麻,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人生不要很多,只要一點足矣。只要專注,水滴石穿。
我們要看清自己面臨的困難和問題,我們也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優勢。
古人說“既往不戀,當下不雜,未來不迎”。所以,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當下,過好當下,把握當下。
而當下,并不是你每天要把眼睛對著手機去看朋友圏,而必須要動手干活!
寧可一年不將軍,不可一日不拱卒。?
關于危機感
我們金海同仁必須要有方向感,就要有點兒自己的想法、目標和追求。現在的人們太依賴于網絡和手機了。聚會、吃飯時拿著手機不停翻看,外出時不帶手機就渾身不自在,睡前不看手機無法安心睡覺,沒錯,我們已經被手機綁架啦!
2017年1月1日,重慶市一位凱迪拉克轎車追尾連撞四臺轎車。交警處罰這位司機要負全責。原因竟然是司機在行車時,在微信朋友圈點了個贊。這一贊損失巨大,他忽略了前面汽車的停車尾燈了。
對手機有多依賴,傷害就有多深重。
金海人很安逸。
有多少人有危機感呢?我看不多。
因為,真正關心企業發展的同志、研究企業經濟效益的同志很少。
而更多的現象是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。每天關注工作的時間肯定沒有看手機的時間多。每天考慮業務的思路一定沒有手機占用的時間長。
這種狀況不僅是金海,在別的企業也是一樣。
我們有些同志太容易滿足了。工資多少都可以,只要自在就行。眼睛里沒有活兒,思想上不上勁,經營上不創新。根本也不關心企業的效益,更不關心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民生和社情。特別沒有緊迫感、缺乏責任感。
04年的清明節。
越戰犧牲的趙占英烈士等了20年后,終于等到母親走到兒子的墓前。
因為媽媽實在拿不出路費,好不容易得到好心人的幫助,才可以站在兒子的墳頭。她想哭,可是沒有眼淚。因為眼淚已經哭干了。
趙媽媽現在每個月可以領到344元,這是當地民政部門給她全家發的撫恤金。
想想,你現在的收入是趙媽媽家的多少倍呢?趙媽媽全家每月的344元是兒子用生命換來的代價!
這樣的情況,你可以想象趙媽媽會每天去刷朋友圈嗎?會每天和我們的一些同仁那樣,面對客戶或者同事座在你的面前,會旁若無人不停地去翻微信嗎?
我們缺少點奮進精神的同志,你是不是可以問一下自己的良心,你現在的工作熱情和業績,對得起你自己的工資嗎?對得起你的家人和長輩嗎?
有一位老太太問服務員,我只有兩塊錢,能買一碗湯嗎?她自己耳朵不好,生怕別人聽不見,差點急哭了。
服務員端來一碗湯飯,老太太見里面有蛋,急著告訴服務員,我不要肉,我只有兩塊錢!
服務員告訴老太太,放心,只收你兩塊錢……
比比我們每天中午在食堂吃飯的同志們,你了解自己每天的生活在中國是什么階段嗎?
而我們的隊伍中,經常有些同志推萎生事,矛盾不斷,總有一些同仁表白自己的長處,來對別人說三道四。實際上,“好勝人者,必無勝人處。能勝人,自不話勝”。
你能不能多用點心思去戰勝自己,多用點心思來研究效益呢?
能不能多長點心?!
與這位只能拿得出2元錢的老人相比,我們已經是一個天上、一個地下了!我們有沒有更多的感恩、更多的責任呢?
我們同仁在一起是緣份,大家都要互相幫助,哪個人沒有長處呢?哪個人沒有幫助過自己呢?“勿以小惡棄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”。
我們個別同志,就因為工作上一點不愉快,就會去埋怨別人,甚至去埋怨上級。
正是我們自己的內耗,企業正在失去團隊的戰斗力。正是我們自己的不給力,我們的企業效益一直在下降。正是我們的斤斤計較,我們的服務水平在打折扣!
大家是不是都知道企業今天的難處?
我們每個基層領導都了解同行業的發展水平嗎?我們在和社會同步成長嗎?
那么成長是啥?不是只長個,而是長心。
古人說,“秀才不出門,盡知天下事”。這句話放在信息化的今天倒是有幾分道理。各種方便,甚至在家里用手一點,世界就在你眼前,一切觸手可及。
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來了,世界很慢,時間似乎都可以通過回看錄像來靜止、定格或倒流。世界也很快,一切都似乎在隨時隨地通過現場直播快速運轉。但在網絡的世界里,沒有被實名制覆蓋的地方,沒有性別、年齡、學歷、職業、民族、信仰等等一切的區分,人人都可以是記者、評論家,甚至裁判長……所以“吃瓜群眾”也越來越多。看戲的人多,唱戲的人少;評戲的人多,寫戲的人少。干活的人從來就是這幾個,袖手旁觀的人一大堆。這又似乎看上去人人平等,但這種平等也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,讓人變得沒有目標和方向感。
這種情況,不就在我們金海嗎?不就在我們的身邊嗎?這不正是我們的危機嗎?我們有危則思變的理念嗎?
如果我們失去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,我們就隨時會被時代所淘汰。
只參與不進入,等于沒上班。只進入沒效益,等于白忙乎!
如果你每天、每月只是白忙乎,下一步淘汰的就一定是你!你自己在天天看手機的同時,有沒有想到下一位被淘汰的就是自己呢?
你的成長,長心,從哪里說起呢?如果你不成長,你的部門會成長嗎?你的部門不成長,公司會有成長嗎?
關于文化觀
手機,現在已經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已經是我們身上的重要器官之一。據統計,一個人每天至少會看150次手機。
網絡就是一個海洋。
你在網絡中會看到自己的方向嗎?
還是你每天就這樣碌碌無為呢?
《金海文化》的核心就是認同,要認同我們企業的正能量。要認同我們的公司文化來源于企業的永續發展。
而我們企業文化要求的最基本條件就是:
----你不要在領工資的地方玩手機!
說你玩手機是一種比喻或者暗示。
實際就是要求你不要把精力放在公司業務以外的地方!
社會需要你。
家庭需要你。
你更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成就,可以將企業給你的平臺來為社會展現你的一分努力。
白方禮是一位三輪車工,生于1913年5月13日。他從87年開始,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,捐款35萬元幫助300個貧困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。
他最后一次捐了500元,因為老人已經90歲,三輪車已經蹬不動了,他就在車站上給人看自行車,每次都把一角、二角的零錢放在飯盒里保存起來,存夠500元后把錢送到學校。他說:
“我干不動了,以后可能不會再捐了,這是我的最后一筆錢”。幫助他點錢的小朋友全部哭了……
老人于05年9月23日去世,享年93歲。
他是文盲。
但他用蹬三輪車的勞動,讓三個孩子上了大學,同時還資助了一個侄子上了大學,并且一直供養著自己20歲就守寡的姐姐。我不相信白大爺每天蹬著三輪車會時時可以看手機,我也不相信天天看微信的朋友會有幾個人真誠捐錢、幫助貧困的孩子去上學。
我們比較一下,哪位同志不比白方禮大爺年青力壯?
哪位同志是文盲?
哪位同志不比白大爺有才華?
可是,我們哪位同志會比白大爺對社會的貢獻更巨大?
企業文化,不是靠文字,而是靠榜樣。
我們的《金海文化》不是寫出來的,而是我們企業思想的結晶,是做出來的。
通過我們的企業文化,我們要真正營造出金海大家庭的氛圍,造就我們的優秀管理人才,一流的企業依靠一流的人才!我們要把公司同仁培養成為真正的文化人。
而文化人,并不等于你有多少文憑和學歷。
有文化的人是什么標志?修養,自覺,自由,善良。而完整的表達有文化內涵的人應該是這樣:
一, 根植于內心的修養;
二,無需提醒的自覺;
三,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;
四,為別人著想的善良。
這是我們企業文化養人育人的目標。
《金海文化》要反映出全體干部的認同感,要為企業“感情留人、待遇留人、事業留人”作出彰顯和光大。
我們要給優秀人才優惠的待遇,要給積極工作、努力奉獻的一線員工予以重獎!
“輕財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寬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”。
輕財是指我們的管理團隊,律己是指我們的全體干部,量寬是指我們的各級主官,身先是指我們的公司高管。
我談到了上班玩手機,實際上就是要求全公司的同仁工作要專心,要有貢獻,要有作為,要做一個文化人。
白方禮老人沒文化,但他是全體文化人的代表和縮影。
白方禮老人就是我們的楷模。金海理念是“利他”,而白方禮老人是真正的利他。
《金海文化》要求我們團結一致向前看,不要內部扯皮、挑撥離間、無所事事,甚至化公為私、挑戰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線,走向犯罪!
我們只有做好自己,“正己”才能正人;我們只有奉獻自己,“盡己”才能服人。所以曾國藩說:
惟正己可以化人,惟盡己可以服人。
《金海文化》要墻里開花、墻里墻外一樣香!
我們有許多好人好事,我們的一線員工非常投入,他們是我們服務團隊的中堅力量。公司收到的好多表揚信我都看過,評價都是不要不要的!我們也有許多先進人物,公司都已經做了表彰。但是,這些并不能掩蓋我們自己的問題,我們一直奮斗到今天,仍然沒有沾沾自喜的資本和本錢,我們仍然需要努力。
把自己的問題說透,這也是我們的文化。
好說己長便是短,自知己短便是長。
因為,高貴的靈魂是自己尊重自己。
最后,我衷心地希望我們全體金海同仁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感,了解自己的危機感,認識金海的文化觀,對工作的熱情和態度有如對手機的關注度一樣,能夠用飽滿的熱情、全方位的時間和空間,就象你吃飯、和睡前都要習慣地翻翻手機一樣,來迎接2017年的工作。同時,我相信大家在我們的共同努力奮斗下,公司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,我們的事業會更加輝煌燦爛。
大家有耐心地聽我講了這么長時間的、和手機相關的許多問題,也許是我16年度以來最大的榮幸!
我給大家拜個早年,祝愿大家新年快樂,家庭幸福,身體健康,萬事如意!
再次謝謝大家!